朋友们好,姓郑的女明星有哪些,姓郑的名人有哪些相信有很多朋友想要了解,这里小文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本文目录
一、姓郑的名人有哪些
1、郑恺(Ryan),1986年4月17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7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奔跑吧有情人》,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2、郑伊健(Ekin Cheng),1967年10月4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籍贯广东恩平,中国香港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1988年参加新秀歌唱大赛加入无线电视,因拍摄“阳光柠檬茶”广告而入行,拜罗文为师。
3、郑中基(Ronald Cheng),1972年3月9日出生于中国台湾新竹,中国香港男歌手、演员。1996年在台湾出道,并发行第一张个人国语专辑《左右为难》,此后推出《相思无用》《你的眼睛背叛你的心》《绝口不提爱你》《别爱我》等国语歌曲。
4、郑合惠子,1994年9月16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2013年,高中毕业的郑合惠子考入了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播音主持系。
5、郑元畅(Joseph Cheng),1982年6月19日出生于台湾省台中市北屯区,中国台湾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模特。2003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蔷薇之恋》,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
二、女明星的姓名有哪些
1、angelababy(杨颖)张子宣丶唐嫣丶杨幂丶张馨予丶范冰冰丶佟丽娅丶刘诗诗丶刘亦菲丶宋佳丶宋茜丶赵韩樱子丶孙俪丶孙莉丶赵丽颖丶高圆圆丶杨蓉丶郑爽大陆女明星
2、李宇春张靓颖周笔畅何洁刘亦菲张含韵陈好尚雯婕
3、汤唯张筱雨韩雪孙菲菲张嘉倪霍思燕陈紫函朱雅琼
4、江一燕厉娜许飞胡灵郝菲尔刘力扬 reborn章子怡
5、谭维维魏佳庆张亚飞李旭丹孙艺心巩贺艾梦萌闰妮
6、王蓉汤加丽汤芳牛萌萌范冰冰赵薇周迅金莎
7、纪敏佳黄雅莉叶一茜马苏阿桑董卿金铭徐行
8、姚笛朱妍夏颖陈西贝冯家妹高娅媛林爽郑靖文
9、陶虹徐静蕾黄奕董洁巩俐高圆圆于娜孟广美
10、Gameapple美女奉奉小龙女彤彤张子萱果子丁贝莉吸血芭比公交MM
11、香香段思思二月丫头刘羽琦 dodolook拉拉公主沈丽君周璟馨
12、丁叮谢雅雯陈嘉琪宋琳郭慧敏卢洁云佘曼妮黄景
13、马艳丽蒋雯丽宁静许晴张静初瞿颖张延孙俪
14、闵春晓蔡飞雨邓莎白冰程媛媛吴婷殷叶子朱伟珊
15、孙菂赵梦恬龚洁许晚秋杨舒婷乔维怡王海珍易慧
16、谢雨欣陈娟红舒畅李小璐曹颖李冰冰王艳沈星
17、阿朵周洁杨林李霞陈自瑶李小冉李湘金巧巧
18、蒋勤勤梅婷刘涛秦海璐安又琪杨钰莹马伊俐陈红
19、鲍蕾牛莉胡可杨幂龚蓓苾田震杨童舒吕燕
20、王姬苗圃李欣汝王小丫秦岚徐帆刘蓓彭心怡
21、邓婕眉佳李媛媛刘晓庆杨若兮黄圣依林熙薛佳凝
22、斯琴格日乐宋祖英郝蕾乐珈彤冯婧宋丹丹盖丽丽田海蓉
23、杨澜沈冰王宇婕王希维姜培琳何晴焦媛白灵
24、胡静陈冲刘怡君韦唯龚雪周彦宏刘丹傅艺伟
25、谢东娜朱媛媛黑鸭子周璇吕丽萍杨欣陈小艺伍宇娟
26、苏瑾李玲玉张凯丽潘虹沈丹萍岳红赵静怡宋晓英
27、蔡依林张韶涵王心凌徐若瑄林志玲王菲 S.H.E Twins
28、徐熙媛桂纶镁林依晨陈乔恩梁静茹蔡诗芸范玮琪廖碧儿
29、张柏芝李嘉欣容祖儿李玟贾静雯 MaggieQ林心如朱茵
30、叶璇唐宁曾之乔安以轩杨丞琳侯佩岑同恩陈松伶
31、文颂娴梁凯蒂林韦君陈思璇曹敏莉乐基儿郑雪儿佘诗曼
32、郑秀文萧蔷温碧霞刘嘉玲刘玉玲林熙蕾李若彤张曼玉
33、关之琳陈慧琳萧淑慎蔡少芬萧亚轩田丽杨采妮李丽珍
34、琦琦天心任港秀杨思敏郭静纯钟丽缇孙燕姿叶玉卿
35、翁红邱淑贞蔡淑臻梁咏琪季芹舒淇莫文蔚戴佩妮
36、刘若英杨千桦范伟琪徐熙娣陈宝莲吴辰君张庭林嘉欣
37、俞飞鸿叶子楣周海媚伊能静蜜雪薇琪侯湘婷 Hebe应采儿
38、4 in Love许茹芸吴佩慈郑希怡范文芳李彩桦蔡淳佳本多RuRu
39、范晓萱张惠妹林忆莲关心妍卓依婷杨恭如陈文媛吴小莉
40、梅艳芳林青霞赵雅芝孟庭苇吴倩莲陈慧珊许慧欣黎姿
41、周慧敏钟楚红蔡琴齐豫邓丽君林凤娇陈玉莲周冰倩
42、杨惠姗金素梅翁美玲高胜美甄妮胡慧中邝美云俞小凡
43、吕秀菱萧芳芳刘雪华潘迎紫梁雁翎汪明荃苏芮冯宝宝
44、利智张艾嘉叶倩文陈淑桦郑裕玲潘越云凤飞飞喻可欣
三、关于郑姓的名人
姓郑的名人明星伟人郑嘉颖、郑秀文、郑元畅、郑爽、郑容和、郑源、郑秀晶郑燮郑成功,郑源,郑中基,郑伊健郑少秋郑希怡郑则仕郑少秋、郑嘉嘉、郑则仕、郑希怡、郑宇成
郑梗洁、郑亚旗、郑东汉、郑乾龙、郑回、郑建龙
历史上的郑姓名人郑旦,春秋越美女。
郑和(1371-1433),明宦官、航海家。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的名将。
郑燮(1693-1765),清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
历史上的郑姓名人郑板桥:清朝书画家,善画兰竹,秀丽苍劲,亦工书法,所创板桥体独具风格,号
郑成功:明末名将,唐王赐姓朱名成功,授总统使、诏讨大将军,时人称国姓爷。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小字三宝,***。明入宫为宦官,后从燕王起兵,有
功,赐姓郑,曾奉命率舰队七下西洋,途经三十余国,最远曾达非洲东岸、
郑国:战国时代的水利家,韩国人。出任关中史官,开凿灌溉渠,称为郑国渠。
郑光祖:元朝著名剧作家,他和关汉卿、马致远、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有代表
郑虔: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
郑旦:春秋晚期,吴、越时的巾帼人物。郑旦即西施,经过训练,送到吴国作内
应,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得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灭吴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郑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郑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郑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郑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郑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郑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卖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正史上贬多于褒,现代的史学工作者也有争议。有的提出,对郑注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认为他代表当时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团进行了斗争,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郑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郑燮:号“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郑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郑桓公:即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郑武公:郑桓公子,东迁郑姓的始祖。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说,郑桓公的儿子武公,曾经跟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到洛阳,建立了东周,郑武公自己也跟着搬了家,新郑由此而诞生,郑姓更继续繁荣滋长。郑道昭:荥阳开封人,北魏书圣,曾任国子祭酒,工文词书法,其书法笔力雄健,兼有隶意,被后人推崇为“魏碑之宗”。郑庄公:郑武公子,郑姓的中兴始祖。即姬寤生(公元前757-公元前701),郑平王东迁后,郑庄公的祖父郑恒公被封为周室的卿士,郑庄公继其父武公为周的卿士。继位后郑国的国势日益强盛,周朝却每况愈下,为打击新兴势力,周平王很想......>>
古时候姓郑的名人有哪些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
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使秦沃野千里,国力更加强盛。
郑吉:会稽(今浙江省绍兴)人,曾率兵抗击匈奴入侵,为汉始设西域都护之始。
郑兴、郑众:河南省,开封人,系父子。兴为东汉时期学者,对中国历史上的儒学进一步发扬,贡献巨大,世称“先郑”。子郑众为东汉经学家,曾任大司农,通晓《易》、《诗》等经学。
郑羲:与郑道昭父子皆北魏名臣、书法家,郑道昭更是与王羲之齐名的“北方书圣”,为魏碑的鼻祖。
郑虔:郑州荥阳人,唐朝学者、画家。诗词、书法、画俱佳,尤以山水画见长,玄宗皇帝为之题字“郑虔三绝”。著有《天宝军防录》。
郑泽:隋朝荥阳人,有学识,知钟律,考校大东钟律,著有《乐府歌辞》、《乐府声调》等。
郑樵:莆田(今属福建省)人,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史籍学家,一生著作丰富,其晚年所著《通志》是继《史记》后又一部伟大的通史著作,且颇具创见。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世称“后郑”,其潜心著述,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被称为“郑学”,在整理古代历史文献上颇有贡献。
郑注:唐朝尚书,本姓鱼,冒姓郑。唐代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东)人,出身微贱。年轻时,他行医卖药,浪迹江湖。因为他本姓鱼,后改姓郑,人们都取外号讥笑他,叫他“鱼郑”、“水族”。郑注是唐朝的名臣,对其功过是非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正史上贬多于褒,现代的史学工作者也有争议。有的提出,对郑注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认为他代表当时庶族中小地主的利益和要求,同宦官集团进行了斗争,还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
郑樵:南宋史学家,著有《通志》、《氏族志》等80余部书作。
郑和:明航海家,本姓马,明成祖赐姓郑。云南省昆阳(今晋宁)人,曾率船队七下西洋,远达非洲、红海等地,促进了中外交流,而且还创制了我国第一部航海地图。
郑燮:号“板桥”,江苏省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诗、画、书号称“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后辞官归里。
郑信:泰国国王,又名郑昭。泰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吞武里王朝创始人,泰国称为披耶达信王或达信王。
郑桓公:即姬友,为郑姓的得姓始祖。周宣王封小弟姬友于郑,建立西周的最后一个诸侯国。姬友死后谥号为桓公。所以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郑桓公任周朝司徒,掌管教化,他眼见周幽王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便向太史伯请教避祸的办法。郑桓公根据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历史上的郑姓名人?公元前806年――公元前375年:郑桓公:
郑国时期得姓始祖。周宣王把幼弟友封在郑地即郑桓公。后来,郑桓公的子孙以国为姓,从此就开始有了“郑”姓。郑桓公就是郑姓的始祖。
维公元二○○四年,岁在甲申。郑氏儿女,桓公子孙,遥祭郑姓始祖华山之麓,渭水之滨,华县城内,郑桓公陵,谨以遥祭,聊表至诚之心。恭祭我人文初祖郑桓公曰:赫赫吾祖,功德何隆!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世之文明。郑国以降,爰至近世,仁人志士,民族精英,惟大业是勤,惟祖德是崇。为家康泰,为族振兴,秉承祖训,至诚至忠。凝聚智慧,屡建旷世丰功。巍巍姬郑,血脉永承!
世纪更新,姬郑振兴。辉煌史册,谱写新声。锦绣家园,再振雄风。发展经济,再造秀美,焕发生机,民安家宁。煌煌姬郑,自立自强。民族复兴,神人共襄。仰吾祖之英灵,致兆民于阜康。
郑武公子,春秋初年,王室衰弱,诸侯崛起,竞相争雄。郑庄公继位后,首先安定国内局面,然后利用巧妙的外交战略和高超的军事谋略,在春秋初年率先小霸天下。由此拉开了春秋霸主政治的序幕,促使中国进入了大国争霸时期。郑庄公墓位于河南省新密市。1987年3月4日,郑州市人民***公布为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率军回国。
周囊王十二年,郑国受晋国围攻,为了让晋军撤走,郑伯派谋臣叔詹往见晋侯。晋侯见了叔詹,历数他的罪状,命令左右马上备鼎,要烹叔詹。叔詹面不改色,请求让他说完话后再杀。晋侯应允,叔詹说,以前他曾对郑伯说,晋公子贤明,将来在诸侯中一定很有威望。现在郑国面临大祸,郑伯不愿让他往见晋侯,但他引用“主辱臣死”之古训,自愿请求被杀,来挽救满城大难。接着,他就说:“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仁智忠勇俱全,有臣如此,在晋国之法固宜烹矣!”晋侯听了,大吃一惊,立刻决定不杀叔詹,并且款待他。
郑穆公元年(前627),秦国偷袭郑国,当秦国军队行至滑地时,被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赶着自己的牛群,冒充郑国使臣,前来犒赏秦军,并派人回国告急。秦国军队以为郑国已有所准备,便放弃偷袭郑国的打算,返回秦国。
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郑简公十二年(前554)为卿,二十三年执政。当时郑国处于晋楚两强之间,国内强族交讧,兵革频临。子产为政,内修法度,宽猛相济,安抚百姓,抑制强宗,保持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外应诸侯,周旋于列强之间,卑亢得宜,数以辞令折服强敌,使郑国免遭兵革之祸。曾整顿田地疆界、沟洫,以利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后又创立按“丘”征“赋”制度,并把刑书铸在鼎上予以公布。不毁乡校,以听取“国人”意见。这些改革使郑国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取得了成效。子产还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反对迷信活动。子产“知人善用,择其能者而使之”。子产为政数十年,政绩显赫,内外交誉。“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
郑姓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在台湾是第十二大姓。
郑姓出自姬姓,发祥地为郑国,是黄帝的后裔。在中国的早期历史上,郑姓曾经创造过辉煌的业绩。五千多年前,轩辕皇帝以姬水为姓,建都有熊,后来春秋时期的郑武公、郑文公也在有熊建立国都。黄帝的第五世孙后稷是郑姓的血缘始祖。黄帝的第19代孙姬昌是商朝的西伯,姬昌的儿子姬发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成为周武王。所以郑氏就是周朝王室的后裔。
公元前807年,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异母兄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为三等诸侯国的国君,国号郑,郑国诞生。姬友因此被称为郑桓公。到周幽王的时候,郑桓公担任司徒的职务,掌管教化。因为见到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矛盾激化、内忧外患交织,预感将要发生变乱,郑桓公就向太史伯请教自保的办法,太史伯认为洛水以东,黄河以南的地方土地富饶,交通方便。桓公听了太史公的建议,把家属和重要财产安置在了那里。后来,郑桓公死于“犬戎之乱”,虢、郐之间一个叫京的地方,史称虢郐寄孥。次年,西周王室发生了犬戎之乱,桓公为国捐躯,其子掘突袭位,是为郑武公。后来,郑武公乘护送周平王东迁之机,先后功灭虢、郐,建立新的郑国。郑国于公元前375年为韩国所灭,他的国人就用国名作为姓氏,子孙播于陈、宋间,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郑氏。
郑氏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郑县。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便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畅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浙江,陕西,山东,湖南,湖北,四川,江苏,安徽,河北,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郑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荥阳,陇西,南安,淮阳,商丘,光州等。
郑姓始祖世系如下:黄帝→玄嚣→峤极→高辛→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共王医扈→懿王燮→夷王燮→厉王胡→共和行政→宣王静→封姬友(郑桓公)于郑。公元前375年,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灭亡后,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相继改姓为郑,自此,郑姓诞生。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
现代姓郑的名人名人故事:挪用巨款建贿赂基金现代掌门郑梦九获刑3年
姓郑的名人有哪些?郑和,郑成功,郑伊健,郑秀文,郑爽,郑少秋。
文章结束,欢迎大家转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