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姓戈的明星和名字带戈的名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姓戈的明星?名字带戈的名人

本文目录

  1. 戈姓的历史名人
  2. 有哪些姓高的男歌手
  3. 戈姓的近现代名人

一、戈姓的历史名人

1、临海郡:《郡望百家姓》中记载:戈氏望出临海郡。三国吴太平二年置郡。相当于今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区。

2、景州:在今河北省东光县及景县一带。明代景州戈氏,人才辈出。望出临海;

3、全联典指戈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4、上联典指明代保山人戈允礼,天启年间进士,官麻城知县,有惠政,百姓把他比作“召父”(参见召氏联)。后官至工部侍郎。下联典指明代常熟人戈汕,字庄乐,善画,钩染细密,得北宋人画风。又能诗,兼善篆籀书。

5、上联典指南朝戈毅提倡明正文学,文风为之改变。下联典指宋戈颜为池州兵马都监。一门双进士;

6、上联典指清代戈涛、戈源兄弟二人皆举进士。献县人。下联典指明、清两朝,戈姓有四人为著名画家。明代有戈讪,常熟人;清代有戈文,苏州人;戈载、戈宙琦,吴县人。临危不惧称勇者;

7、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戈姓望族居住地“临海”二字的嵌字联。

8、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新闻学家戈公振(1890-1935)“公振”二字的嵌字联。戈公振,名绍发,江苏东台人。著有《中国报学史》等。

9、上联典指宋戈颜为池州兵马都监。下联典指南朝戈毅提倡明正文学,文风为之改变。归附兴朝,武略三建名郡;

10、上联典指明代名人戈预事典。下联典指元代学者戈毅事典。

二、有哪些姓高的男歌手

高晓松,1969年11月14日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州。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

1988年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早期事业以电视编剧、音乐创作及制作人为主。1994年出版《校园民谣》合辑,1996年推出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1996年高晓松和宋柯创办了“麦田音乐”独立品牌,后发展成唱片公司太合麦田。

高以翔(Godfrey Tsao),原名曹志翔,1984年9月22日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华语影视男演员、模特,毕业于卡普兰诺大学。

2006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爱情魔发师》,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在偶像剧《天堂来的孩子》中饰演男二号罗以翔,从而受到关注。2007年,主演偶像剧《我要变成硬柿子》。2008年,出演个人首部电影《女人不坏》,从而正式进军影坛。

高云翔(Gavin Gao),1982年8月15日出生于天津市,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

200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壮志雄心》,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03年,主演都市情感剧《平淡生活》。2005年,主演年代情感剧《风雨西关》。2006年,在青春励志剧《飞翔的梧桐子》中饰演男主角吴桐。

高亚麟,1972年6月29日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中国内地男演员、编剧、导演。

2000年首次参演电视剧《乱世英雄吕不韦》,2004年在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中饰演夏东海一角而受到观众关注,该剧观影人次超160亿,网络点击量超2.5万亿次。2010年自导自演都市轻喜剧《搞笑一家人》。

高进,原名高云龙,华语流行男歌手、音乐制作人,1982年5月11日(农历四月十八)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宏胜镇,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现担任北京艾高时代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1999年参加哈尔滨电视台《星星擂台》获得第二名;参加《新星杯歌手大赛》获得亚军。2004年凭借《听着情歌流眼泪》在网络上走红。

三、戈姓的近现代名人

1、(1890~1935),字公振;江苏东台人。著名现代新闻学家。

2、戈绍发是中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中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聪慧,好学上进,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工作,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创了《图画时报》,揭开中国画报史上崭新一页。从1925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1930年,他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担任主编。

3、“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件”以后,国难日重,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当时,邹韬奋、杜重远、李公朴、毕云程等人筹办《生活日报》,约请他参加,后因国民党百般阻挠,报纸终未办成。从这时起,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4、1932年,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来中国东北和上海调查日本侵略中国真相,他以记者身份随代表团去东北,冒死深入沈阳北大营,了解日军侵华情况,向国内报告,发回大量通讯和文章,深得国人好评。1933年他随中国首任驻苏大使颜惠庆去莫斯科访问,后来他决定留在苏联。他勤奋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并到苏联各地参观考察,为国内报刊写了不少通讯,报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对国内报刊起了一定的影响。1935年夏,接到邹韬奋两次电报,邀他回国重新筹办《生活日报》,他即启程回沪。不久因阑尾炎住院,不幸于10月22日病逝,终年四十五岁。

5、戈绍发去世后,邹韬奋为他写了悼文。戈绍发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临终时曾对韬奋说:“在俄国有许多朋友劝我不要回来……国势垂危至此,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来参加抵抗侵略者的工作……”可惜,他壮志未酬就辞世。当时,沈钧儒写了《读韬奋悼戈公振先生文》四首五言诗,前两首要我们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双睛炯炯,怒视敌人”,第三首诗云:“哀哉稻奋作,壮哉戈先生,死犹断续说,我是中国人。”第四首先写一句“我是中国人”,第二句竟不能续,仍写这五个字,再写,还是这五个字,一连写了四句“我是中国人”,当时沈钧儒直写得“泪滴满纸”,激动得情不自禁了。

6、戈绍发是一位在新闻事业各个方面,都有过突出贡献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是一位杰出的编辑,优秀的记者,同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新闻学理论和历史的研究,所著《新问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著作,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其中,以对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最为精深。他那部《中国报学史》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自1927年初版后,曾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是公认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至今还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所推崇,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像戈绍发这样的在新闻战线的各个领域都八出过杰出贡献的全才,在中国新闻史上罕见。

7、故居内,由吴志超雕塑的戈绍发汉白玉半身像在馆厅正中,陈列有《戈绍发生平业绩展览》,详细介绍了戈氏光辉的一生。展出了戈绍发学习、写作、出国考察以及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历史照片一百二十余张,还有戈绍发与孙中山、蔡元培、黄炎培、胡适、郑振铎等人的往来书信和他办报时留下的遗物,以及戈绍发撰写《中国报学史》的手稿等。

8、为纪念戈绍发,江苏省新闻学会设立了“戈绍发新闻奖”,为省内新闻界最高奖,还拍制了《戈公振》电视剧,公映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并获奖。

9、如今,戈绍发故居已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年对外开放。戈绍发的故居位于东台市城内兰香巷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砖木结构,三进十二间,“寿”字图案花墙,六面壁板,格扇门窗,占地面积二百五十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一百九十平方米。由周巍峙题匾的“戈绍发纪念馆”即设立在故居内。(1921~),湖北汉阳人。著名现代话剧编审。

10、民革成员,副编审。1939年毕业于原军委会教导剧团。

11、1949~1950年在中原大学文艺学院戏剧系任教员。

12、1956年后,曾先后在《武汉戏剧》、《长江戏剧》任编辑。

13、1956年辅导并导演了《千个师傅一条心》获得多项奖,1954年创作的《一只手表》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1956年发表《写总结》,1958年发表《铁匠之家》。(1940~),河北景县人。著名石油采油工艺技术研究专家。

14、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曾任大港石油管理局科技处副处长、科委副秘书长。现任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是天津市科技情报协会理事,天津市工艺管理协会理事。

15、毕业后,在胜利油田从事采油工艺技术开发,取得多项成果。其中,200~300m3/d水力活塞泵成套装置,1980年获石油工业部一等奖。独自发明的平衡式单作用水力活塞泵获国家专利,并获山东省优秀专利奖。

16、1987~1990年,在油田产能建设会战中担任采油工艺组组长,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1989年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聘为“采油工艺专家组”成员。1991年调大港油田工作后,组织油田有关单位取得多项科技成果,并获部、省、局级奖励。

17、主要论文“水力活塞泵吸入压力和油层压力的计算”,1987年在《石油钻采工艺》杂志发表后,被美国塔尔萨大学出版的《石油文摘》收录。“谈油田怎样贯彻落实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经《石油科技论檀》发表后,被编入《现代管理文集》,并评为优秀论文。

18、与他人合著《采油技术手册》等著作。1995年由天津市政府授予“优秀科技管理工作者”称号。1993年作为主要发起人,组建了“东部油田科技协作区”,对推动石油技术市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1996年荣获国家科委授予的“全国技术市场金桥奖个人奖。(1943~),女;河北景县人。著名当代文艺工作者。

19、中共党员。毕业于邢台县戏校。曾任文化馆副馆长、豫剧团团长兼主演。现任市演出公司经理、书记,市政协委员,省演出经理家协会理事,全国剧协河北分会会员,邢台剧协理事等职。

20、从事艺术工作多年,曾主演《潘杨颂》、《海瑞罢官》、《辕门斩子》、《孙安动本》、《水牛阵》、《狸猫换太子》、《槐树庄》、《杜鹃山》、《海港》、《红色种子》、《红灯记》等戏。导演了《春草闯堂》、《桃李梅》等,《杨八姐智取金刀》、《舞台誓师》等被北京、石家庄、安阳等电视台、电台录像、录音。

21、1980年被选为河北省文代会代表,1982年出席河北省党代会,1986年被评为市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评为省演出管理先进工作者,1989年、1992年、1993年获市政府记功奖,1992~1997年被评为省“双服务”先进工作者。

22、其业绩入编《河南省豫剧名典》、《河北当代文艺家名典》、《中国文房四宝专家与文学艺术家传集》等。戈瑄,字良玉,别号蓚溪,河间景州人(今河北景县)。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进士及第,授河南嵩县知县。成化十七年(1481年),迁广东道监察御史督通州仓。成化十九年(1483年)父丧孝满,再授广东道监察御史。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奉旨巡按南畿。弘治二年(1489年),奉旨查看南京文案。弘治六年(1493年)任推掌三司事。弘治七年(1494年)擢升四川按察司兵备副使。弘治十五年(1502年),授山东按察使。弘治十八年(1505年),升浙江右布政使。正德元年(1506年),转江西左布政使。正德二年(1507年),授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德三年(1508年),改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德五年(1510年),授南京刑部右侍郎。正德六年(1511年),改刑部左侍郎。正德七年(1512年),授南京都御史掌院事。正德九年(1514年),授南京刑部尚书。正德十年(1515年),上书致仕未被批准。朝廷下诏赐予戈瑄祖父母、父母、夫人诰命荣身。正德十四年(1519年),再次上书申请致仕,获准退休回家。并于当年病逝。享年八十五岁。

小编已将姓戈的明星,名字带戈的名人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了,大家可以去参考或者对应的去了解下,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点赞(3)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